首页 > 文章资讯 > 新闻资讯
逆战丨愿所有归于平凡的英雄都能被温柔以待
更新时间:2022-09-04 00:20:31 作者:云寺手游

教师名片 郭青松,嘉兴市第四高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浙江省写作学会会员,浙江省徐桦君名师工作室成员,学科带头人。 理想的社会应该是:没有英雄。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从古至今有太多歌颂英雄的诗词。但所有关于英雄的歌颂,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背景:灾难降临。 有灾难,就意味有死亡。在死亡面前,我等“众人”往往是慌乱的、怯懦的,有的甚至是卑劣的。只有那些敢于逆行而上、在我们的身后为我们抵抗死亡的人,才是英雄。 疫情期间,聚焦众人视线的逆战英雄,便有直面病魔的医护人员。他们离风险最近,也离希望最近。


1月25日,浙江省各地的医护人员组建紧急医疗队,驰援武汉。 他们历经漫长的奋战。从1月25日(大年初一)到3月21日,出征武汉的浙江省支援湖北第一批医疗队在抗疫一线奋战了整整57天,这是浙江支援湖北医疗队中在前线时间最长、工作量最大、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最多且出院人数最多的队伍。“很荣幸,我们为这么多生命站过岗。”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皮博睿如是说。可这连续57天“站岗”背后的危险、艰辛,有几个人敢说自己能“感同身受”?


浙大二院援汉医疗队为患者进行支气管镜引导下的气管插管操作。 他们有让人心疼的“个人记录”。疫情持续,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必须长时间身着防护服。为了节省时间,节约防护服,他们不吃不喝不休息。1月25日大年初一,浙江医院的王浙桦医师创下10小时发热门诊不停接诊的个人记录。她在朋友圈中写道:“早上6:20起床,吃了4个水饺出门,接诊了74个病人,没喝水、没吃饭、没上厕所到现在,无力回家吃饭了……”对这些文字感到最心疼的一定是她的亲人。 他们互相给予隔空拥抱。在疫情期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竟然是近在咫尺,却只能隔空拥抱。2月9日下午,浙江台州三门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医生陈强,给他奋战在隔离病房的妻子楼一峰送换洗衣物。1分多钟的短暂相聚,两人只能保持一米以上的安全距离。近在咫尺,陈强却只能给妻子一个大大的隔空拥抱。这一个拥抱,有鼓励,有期望,有安慰……抗疫夫妻,义无反顾,伉俪情深!


他们在救人之余写论文,普及救助知识。杨向红,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作为浙江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一员,于1月25日赶到武汉,入驻武汉四院,担任危重病救治组组长。除了救人,她在繁重抗疫工作之隙接连在国内顶级医学杂志上发表两篇有关抗疫文章。写文章辛苦,更何况她还是在那么繁重的工作之余写论文。她说:“将临床经验及时分享,可对救治病人有所帮助。” 这些医护英雄心中有大爱,为我们的生命筑起防疫的长城。 但英雄不是神,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迎难而上,一身所携也是如我们一般的血肉之躯。


灾难总会过去,而随着灾难的结束,英雄们又转换了角色,就像蜘蛛侠那样,脱下装备,回到家中。此时他们是某人的丈夫、妻子、孩子、父母。在没有灾难的时候,他们看起来是那么地普通、平凡。 在平凡的日子里,别忘了他们曾经为我们逆行战斗过!我们最该问问自己:该用什么向这些英雄致敬? 时间永在流逝,街市终归太平。有无数个随时都会化为英雄的人为我们战斗,有众人的善良、包容与理解,这个社会一定会越来越美好。而我最期待的是:愿所有归于平凡的英雄,都能被温柔以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章来源:浙报融媒体)


猜你喜欢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