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资讯 > 新闻资讯
问道终南山
更新时间:2023-01-07 03:00:20 作者:云寺手游

遥想两千五百年前,在一道不算巍峨的山岗中,一位孤独的老人来到那里,他留下了一篇五千余字的经文后飘然而去不知去向,只有千百年来悠扬的钟声一直回荡在终南山的山谷之中。而他那充满睿智的思想光芒,却跨越时空,一直被世人敬仰,他的传奇历史也渐渐变成了传说,最后又被人演化成仙,他所宣扬的思想,即道的精髓,由此传承了下来,这座山叫终南山,这位老人的名字叫做李耳,经文的名字叫做《道德经》。因此终南山也就成了道家的圣山,《道德经》也就成了道教的第一经典。也正因为有了终南山的千年楼观和老子的不朽著作《道德经》,才有了今天远在千里之外的青城山道教发祥地的千年香火。也因为楼观在中国道家,乃至于中国文化中的不朽地位,这个终南山中曾经因为老子结庐传道的圣地也就有了在中国人心中犹如曲阜三孔,基督麦加一样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十年前曾经因为楼观圣人的召唤让我拜谒过这里,今年国庆期间我再次来到道家圣地,中华民族哲学思想始祖老子传经传道的故地——周至楼观台,不为了问道寻道,也不为寻幽猎奇,只为对中国文化的崇敬,为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道楼观,寻道一个民族崛起之道。

楼观台就位于周至县终南山楼观森林公园里,因为楼观台的存在,才使这关中少有的森林被保留下来,因此,老子的功绩不仅在他留给下了民族思想文化的源头,也为关中农耕文明发源地留下了一抹绿地。

  当年老子传经受道的说经台,就在眼下辟为旅游景点出入口的“玄圆”,拜谒说经台须经此圆门而入。一个“玄”字,道尽老子《道德经》的精髓。一步《道德经》,参透宇宙万物运行的玄机,一部《道德经》,同样说破人间正道,因此来到这诞生过中华民族哲学源头的地方,总给人一丝神秘和玄念。

入园左有一亭,名曰“上善亭”,始建于元朝,取自“上善如水”之意,为元朝著名书法家赵梦頫所书。侧有一泉,被奉为神泉,井泉里留下无数游客抛下的钱币,据说可以给人带来福运。建此亭原本是为弘扬老子上善若水的道家思想,然而似乎成了张扬中国千载不变的世俗功利,眼前的景象也许老子再世也会为自己的哲学思想被世俗的功利所借用和亵渎而悲哀。

入园中,“上善亭"相邻有一中门,门楣上书“说经台”三字,为著名书法家石鲁所书。“说经台”门,是为纪念当年老子在终南山结庐传道而在此兴建地说经台必经之处。历经千载,现在山上早已没有了老子所建草庐,留下了更多的是后世几经重修的建筑,只有其中高大挺拔的古树,默默地为大地留下一片缘荫,及至老子的道家思想被升华为国教道教,其世俗的凡体也脱胎换骨,以至于被张良后裔张道陵在远离楼观千里之外的青城山,同样沿用古人圣贤结庐传道的老路子,将道家的哲学思想,升华为一种宗教——道教。因此如经此门,犹如张良后裔创立道教遁入仙界一样,入此门方可拜谒老子结庐传道的圣地,心有一种神圣的感觉。

进入“说经台”门,攀缘而上而上,有一名叫“老子祠”的建筑,其中“老子祠”三字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书,苍劲有力,彰显大家风范,给这神圣之地平添几份庄严肃穆之感。

为纪念老子而建的道家宗祠,其中供奉着被后世尊封为太上老君的老子。老子作为道教的始祖,在此安享千载香火,也由此实现了由圣贤向神仙的蜕变。世间许多事不是就隔着一道门槛吗?由此我们是不是对人神崇拜有了某种深刻的感悟?

在这座金碧辉煌的大殿,供奉着被道家尊封为太上老君的老子金身塑像,也就是被世俗化宗教化的老子。如果中国的哲学思想始祖被奉为仙人,老子照亮千古的哲学思想就蒙尘入俗,那么所谓文化自信,中国崛起在人类文化上的感召力还存吗?

一贯道的迷信和世俗的功利只能让老子的哲学思想蒙羞,人类文明思想的传播者被神化,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就会重新被打上庸俗的儒家官学、世俗功利之学的烙印,那么我们文化大殿供奉的永远只是一尊泥胎,我们民族文化中兴还有希望吗?

站在老子祠的高处,登高遥望对面的终南山绿树掩映中高大的老子塑像,我们似乎能够感受到老子及老子的道家思想穿越千载,依然用其深邃的目光审视着我们这个庸俗的世界,他似乎还在用其天人合一、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诠释着这个浑浊的世界。

猜你喜欢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