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资讯 > 新闻资讯
毛主席出门带了多种《老子》译注,他提到的《老子译话 》水平如何
更新时间:2023-03-12 18:00:58 作者:云寺手游

伟人喜欢研究老子哲学思想,他在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任继愈谈老子时,提到过一个人,那就是天津的杨柳桥教授,而且对他印象挺好,当杨教授被打成右派时,为人一句话“哦,他不是唯物论者吗(他认为老子不是唯物主义者)”,就改变了他的境遇(北晚在线:从毛泽东所列的书单中能看出什么?这一本书意义重大,不可或缺) 。

领袖认可的作者,杨柳桥先生的《老子译话 》应该有过人之处,因为杨先生认为翻译经典文献至少要在训诂、语法和逻辑三个方面下功夫,那么杨先生的译注水平如何呢?

以第三章”圣人之治“为例:

“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杨先生的译文是:圣人的治理天下,掏空人民的心胸,装满人民的肚皮,削弱人民的意志,强壮人民的骨骼,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是那些聪明人不敢有所作为,把没有作为当作作为,天下就没有个不太平。

杨先生的翻译,肯定有很多人赞同,因为很多注者都会认为“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的“其”是指代“民”的,比如朱熹、憨山德清、陈鼓应、余秋雨等等,都是这样一个思路。

这样的老子思想,不是愚民又是什么?把“没有作为当作作为”,吃饱等死无所事事,要想“天下就没有个不太平”,岂不是痴人说梦?老子本来是要当权者“虚心弱志”,“为腹不为目”的,而杨先生他们都理解成了“愚民”教化。老子若地下有知,死不瞑目!

同样的,杨先生对65章“古之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夫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故以知知国,国之贼也;以不知知国,国之德也”一段文字时说: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不是用道来教人民明白,而是用道来教人民愚昧。人民所以难治,是因为他们明智太多。用明智来统治,是国家的祸患,不用明智来统治国家,是国家的幸福。

本段文字中的“智”“愚”的对象,杨柳桥先生依然以现代汉语语意来理解,而且依然认为“其”是指“民”的。“民之难治,以其知也”,民众难治,不是说民众伪诈,而是说“因为当权者多智而伪诈。所以才说“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老子》全篇所论,主语不是大道,就是为道的圣人,要么就是当权的君王,其中的“我”是圣人,作为“侯王“执政的参照;吾”是作者自己,没有一个主语是“民”或者“百姓”的,或者没有一句话是对百姓提出要求的。

《老子》所有提到“民”或“百姓”的,都是作为当权者“无为”或“有为”的对应效果出现的,就是说当权者是“因”,百姓是“果”,比如“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当权者为道“无为”而不与民争,百姓就会回归自然而自由发展;当权者不生事干扰百姓,百姓自然会创新创造,自然富裕。

而且,老子语境下的“无知无欲”,以及“愚”等词语,都不是当下感情色彩浓厚的愚昧无知。所谓“知”就是机巧、伪诈、权谋术,特指当权者“以兵强天下”的暴政统治。而“愚”特指大道的质朴属性,老子说“我愚人之心也,沌沌呵”,这是为道的圣人才具有的特征,不是要老百姓都变得变得愚昧无知,四肢发达,头脑简单,那是愚民政策。而老子要“愚”的是“君”,是“王侯”,是当权者。

#头条挑战者

猜你喜欢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