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资讯 > 新闻资讯
“强检”改变的港式生活:争购食物厕纸,担忧社区服务
更新时间:2022-08-09 03:10:45 作者:云寺手游

如果疫情加重,香港怎么把生活物资转达至每家每户,执行起来并非易事,所以更多居民选择先储存食物和日用品


随着香港大量商铺开始缩短甚至暂停营业,抢购日用品和防疫物资成为不少市民的选择。图为2月28日傍晚一家超市内被抢购一空的货架。《财经》记者 焦建/摄

文|《财经》特派香港记者 焦建

编辑|苏琦

接连到来的有关新冠疫情防控的坏消息,让中国香港特区近日再次出现了新冠疫情初期时频频发生的“厕纸抢购潮”。

稍有不同的,是这次市民所抢购的范围更加“多元”,涵盖各类食物及日常生活物资。

变化与近日频频传出的香港或将实施“禁足令”等新闻有关。自2月下旬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即将于3月进行全民强制检测后,与之配套的各项准备工作和讨论虽一直在进行中,但何时及如何进行却并未有明确消息传出。

囤积物资是市民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化为数不多的可选项之一。受此影响,从2月底至今,多家超市及街市菜摊均在当日商品卖空后早早关门歇业,其余部分商家则因缺货而选择了直接停业。

除担心人群集中抢购会进一步增加病毒传播几率,香港特区政府的多位专家顾问则指出:不应在疫情高峰时推行全民检测。此举会发现大量确诊者,香港没有足够设施隔离大量患者。如在疫情逐渐回落的时候推行,则有助找到潜在个案。

确诊数字为何减少?

3月1日,香港第五波新冠疫情确诊患者数字稍有回落,新增确诊者3.3万人,此次疫情累计超过22万人确诊。是日的单日死亡人数达117人,是疫情至今死亡人数首次破百(连同滞后的55宗呈报,新增172人死亡)。

在确诊的个案中,有3497个案由医管局确诊、有1274宗由卫生署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确诊、余下27826宗则由私家化验所及或社区检测中心直接确诊。

这一分类统计结果表明,香港的疫情数字回落或许并非是疫情受控,而是近日改变疫情统计方式的结果:

香港特区政府日前宣布由市民在家自己进行的快速测试阳性也会被视为确诊。受此影响,或许有部分市民在进行结果有较大几率出现误差(“假阴性”)的自行检测后,就不再去检测站进行核酸检测。

此外,因香港暂时还未开通网上通报平台,快速检测呈阳者其实亦无法自行申报。相关政府人士对此表示:希望尽快在本周内推出网上平台,供自行快测阳性的患者呈报个案,让当局掌握确实的感染数据。

因此次疫情传播范围广且人数多,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大致勾勒出了2月的“疫况地理”:最多的确诊病例出现在新界元朗,这里占已知地址个案逾12%、沙田占11%,深水埗占8.6%,其次则是观塘和油尖旺地区。

疫情期间一直进行相关研究的香港大学医学院亦于3月1日时公布了其最新推算的研究结果:全港已累计约170万人染疫(置信区间为32万人至286万人)。未来一周疫情将会见顶,届时平均每日将有超过18万人确诊。

该研究还指出:因为香港的长者疫苗接种率未有显著提高,以及未有广泛使用抗新冠病毒药物,死亡数字将于3月中旬达至顶峰,届时香港每日将有156人死亡,至下月底累计死亡人数将会达4645人。预计4月底疫情结束时,全港累积多达430万人(约占人口58%)感染。

为集中资源进行针对性诊治,香港医管局于3月1日时宣布:香港北大屿山医院由2日凌晨零时起将全院约160张病床改作接收新冠病人。此举将使得这家原本平日并无太多患者前往的医院成为继天水围医院后,香港第二所专门用作收治新冠病人的医院。

对于检测结果呈阳性但症状较轻的患者,香港亦于近日起新增了5所指定诊所为他们提供基础医疗服务,使得相关诊所的数量提升至14所。

相关医疗体系的不断调整,并未给大多数香港普通市民的生活带来直接影响。而随着大量商铺开始缩短甚至暂停营业,抢购日用品和防疫物资,成为不少已“居家办公”的市民的标准动作,排队结账的人龙使得等候时间可达半小时甚至超过1小时。

受此影响,一家香港的主要连锁性超市公布消息称:为确保同事,顾客与工作伙伴的安全及健康,适当调整超过320间分店营业时间,一般分店提早约4点关门,有7间分店在下午5时关门,直至另行通知。

此外,香港的多家个人护理连锁店亦宣布了暂停旗下分店的运营或更改营业时间的决定。受疫情影响,网店的服务亦暂停或会出现延迟。

“一旦疫情继续加剧导致变化,香港没有相关的社区服务体系,怎么把生活物资转达至每家每户,执行起来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还是自己储备起来比较安心。”一位香港市民对《财经》记者表示。

强检方案讨论进行中

针对目前市面上的抢购潮,香港特区政府的一位主要官员在3月1日出席青衣方舱医院的落成仪式时称,“目前本港有充足的物资存量,政府会全力保障各类物资供应,市民无需担心和作过多揣测,或做太多不必要的动作。”

此外,其亦表示:明白市民想要了解全民强制核酸检测的有关细节,特区政府目前仍在细化方案,亦会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若有消息会提前告知市民。

香港劳福局的一位主要官员则称:目前有约1.5万名长者或残疾人士需要家居支援服务,大约有4万院舍员工需要上班,不可用“禁足”二字,简单禁止所有市民出行。

作为国际性金融中心,如何保障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行,亦是相关考虑的重点问题。

3月1日晚上,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对此指出:政府在细化方案时必定兼顾社会中重要且必须的活动得以维持运作及市民生活所需。当局留意到即使其他金融市场所处的地方曾实施封城或禁足,其金融业务皆不受影响,港府必会保障本港金融业的特质及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同时会照顾市民食物和必需品、出外求医等基本需要,市民毋须恐慌及抢购物资。

虽然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手段则包括三大类:城际旅行限制,病例的早期识别和隔离,以及人员接触限制和社交疏远措施)已被多位内地及香港专家指出是香港疫情下一步防控的首选,但相关方案的确定及细化较为困难,则与其人多地少的独特性有关:

在城市设计方面,内地的许多大城市都有类似小区的设计,分区封锁的效率较高。一些小区只要控制住关键的出入口便可以全面封锁,做到隔离的效果。

但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以往曾被视为典范的商住混合设计,则在疫情时难以做到减少或控制人流的目的。此外,因香港的人口与建筑密度都很高,一些共用天井的大厦之间亦有横向传播的风险。

在这样的城市环境中如何实施强制检测,如何通过禁足令的配合保证检测结果不大打折扣,是目前香港防疫的核心难题之一。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在疫情防控时,先后出现了多种封城禁足措施,即彻底严禁市民外出、所需物资由政府统一配送,以及容许每户每两天或一天派一人外出购买食品和日用品等。

按照目前香港相关各方透露出的讨论方案显示:香港目前倾向于选择让前线医护和提供紧急服务人士不被禁足,股市亦获豁免可如常交易。此外,如果能将三次强制检测的周期由每周一次压缩为三日一次,则可能不禁足或少禁足。

从目的来看,强制检测的目的是达到早发现、早隔离和早治疗的控疫效果。但目前香港多个研究系统的多位专家则指出:一旦强检结果发现有几十万人甚至超过一百人染疫,目前的隔离和医疗措施床位仍存在短缺问题。

因此,他们普遍建议称:与“动态清零”政策保持一致而要推行全民强制检测,开始时间应延后至4月中或4月底,届时人群中的感染人数应处于非常低水平,可以最大化全民检测带来的效益,截断社区的病毒传播链,达致真正清零。

一个与增设检测与隔离设施有关的细节则是:全港中小学最迟须于3月17日起放暑假,相关部门接手中小学校舍后,预料至少需要一星期才能将之改装成符合标准的相关设施。

猜你喜欢
最新资讯